奔跑的“瞪羚”,就是中国经济的新动能。
9月17日,经济观察报城市与政府事务研究院联合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,发布了 “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数据报告”(下称《瞪羚报告》),报告以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的数据为支撑,对中国的瞪羚企业进行了描摹。
何谓瞪羚企业?瞪羚企业通常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进入高成长期的企业,具有成长速度快、创新能力强、专业领域新、发展潜力大的特征。随着中国经济新旧动能的转型升级,拥有高新技术的瞪羚企业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。
就在两个月前,中央高层表示,各地要创造有利条件,催生更多“独角兽企业”、“瞪羚企业”和新领军者企业。而这样的表述,某种程度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指挥棒,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活力而言,引进和培育本土瞪羚企业,是更为长远的作为。
作为新经济的代表,瞪羚企业相比独角兽企业,是更为早期的企业,他们可能大多数还没有一鸣惊人,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,依靠科技的力量快速奔跑,这是瞪羚企业的基本画像。
事实上,业界对瞪羚企业的认定标准并不统一,但共识均为高成长性的高技术企业。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谢良兵介绍说,本次《瞪羚报告》认定的瞪羚企业有四个基本的认定标准:一是成立时间在十年以内;其次必须属于高新技术企业;三是排除大型央企、房地产企业以及部分资源垄断性企业;四是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20%或上一年度总收入不低于5000万。
依据上述认定标准,依托启信宝的企业数据,共有25057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。
奔跑的“瞪羚”
对于瞪羚企业所覆盖的行业,《瞪羚报告》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行划分,其中剔除了房地产业、国际组织等,分布在15的大的行业,73个细分行业。数据显示,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,高达9577家,占比38.22%;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170家,占比32.61%;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996家,占比11.96%。
《瞪羚报告》数据显示,这25057家瞪羚企业分布在中国大陆的31个省(市区),其中广东省以4423家瞪羚企业高居全国首位,北京和江苏分别以3190家、3180家紧随其后。数量过千家的省(市区)还包括浙江、上海和山东。
如果以城市分布来看,这25057家瞪羚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区域的城市。其中,北京、深圳、上海、广州、苏州5个城市的数量过千家。杭州、天津、南京、青岛和成都也挤入前十名,武汉、重庆、长沙、西安、无锡等新一线城市也位居前列。
推荐阅读:旗龙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