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教育部官网统计的数据,以及由教育部发布的《教育事业统计公报》,我们可以推算出,近几年,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录取比例约为30%。
当然,冷丝提醒一下,该录取率包含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人数。
很多考研学子和家长有两个重要的疑问:如何看待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报录比?又该如何正确评价考研动机和最终结果?
第一个问题:如何看待录取比例,即报录比?
目前有很多关于考研方面的报录比数据,这些数据倒也算是权威的,但有多大的意义呢?
这是近几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比例(全日制):
冷丝帮助大家计算了一下,录取率在30%上下,这个比例不高也不低。
很多人看到2019年考研人数急剧上升这一态势,就有点担忧:2020年考研,人数是否还会大幅上升?报录比又会呈现什么样的状况呢?
报名人数有可能会再次上升,但是,冷丝依旧认为,不必担忧。
冷丝觉得,这些报录比的数据有些参考意义,但不要太在意,因为报考研究生的人们背景差别是很大的,不同背景的人们考研的难度肯定是不一样的,一个名校的同学报考自己并不热门的本专业,和一个以同等学力报考名校热门专业的同学的难度可谓天壤之别。
下面这幅表格是1995年到2001年的考研数据:
由这张表格照样可以看出,这些录取的数据与近几年的数据差异并不是很大,这说明,考研扩招的进展其实是很缓慢的,每年的增长幅度并不大。
所以,冷丝劝你,不要太过于在意所谓的录取率。
还需要注意的是,对不同背景同学更细致的报考比例无法统计,比如:热门专业的报考比例,一般和冷门专业的录取比例;应届本科生的报考比例,往届本科生的录取比例,同等学力的录取比例;一流学校同学的录取比例,一般学校同学的录取比例;在大城市信息比较充分同学的报考比例,在中小城市信息相对较少同学的录取比例;理工类的录取比例,文科的录取比例;报考本专业的录取比例,转专业报考的录取比例等等。
上述数据才是有参考价值的数据,它们的比例又有多少呢?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。
甚至男生的录取比例,女生的录取比例等,目前也有一些这方面的统计数据,确实值得我们参考,但也不要太在意,意义不大。
因此,我们对这些对总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比例,只需当作大致的背景了解一下即可,没有必要太在意。
即使统计出了这样细致的比例又有作用吗?好像也不大。
比如,很多考研学子曾经有这种感觉:毕业班的同学一开始几乎80%的人都有考研的想法,但最后只有一半报了名,报名之后真正上了考场的人又出现了较大的变化。
这种感觉和实际统计数字并不一定相符合,报名人中有一半没有上考场,上了考场的又有一半没有考完试等等,一切都有可能发生。
而那些认真准备,并坚持考完所有科目的同学,差不多都能考取。当然这没有确切的统计,只是根据很多同学的感觉做出的判断。
第二个问题:如何看待考研和考研的结果?
推荐阅读:旗龙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