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时代的变迁,
北京小吃越来越“现代化”,
好多小吃仿佛被时代“淘汰”了一般,
居然渐渐消失了。
果子干、青酱肉、羊霜肠、
豌豆黄、烫面饺儿、苏造肉……
这些名字您还能叫得出几个?
又有多少至今还能吃着?
今天咱们就一起细数一下
已经或即将消失的老北京小吃。
炸 肉 火 烧
炸肉火烧是一品烧饼的民间清真小吃版本。由于是清真的,所以制作时改用素油,馅儿是牛肉和黄酱的搭配。经素油炸制后外酥内软,汁多味美,牛肉也变得十分滑嫩。
清真食品好多是油炸。除了炸肉火烧外,还有炸回头、炸饹馇、炸三角等等,种类多,荤素俱全,无论什么口味经过油炸后都特别香!
打 面 仓
打面仓是一种官府小吃,也是升级版的驴打滚。和驴打滚不同的是用熟芝麻代替了黄豆面,用煎炸代替了驴打滚的蒸制,口味相对来说更香、更好吃。而且名字也颇有意义。打面仓是官府过年吃的小吃,除了年年高之意外,也有“仓也满,粮也多”的这层吉祥寓意,表年年有余。
果 子 干
果子干是过去北京人冬季吃的一种名点,是由杏干儿、柿饼、鲜藕和葡萄干儿等果品制成。能在冬日吃上一碗果子干真的特别满足。
过去果子干儿在京城的果子店多有出售,也有走街串巷的小贩,手持两只铜冰盏,上下颠动着卖。后来因为制作果子干不够卫生,被国家明令禁止了。想吃果子干就要自己做,现在还有会做的吗?
冰 碗
清末民初,北京出现了集吃喝玩乐一体的“堂子号”,其中有10家最为出名,而什刹海旁的“会贤堂”便是其中之一,这个“消暑大冰盘”便是会贤堂的镇店之宝。
取自后海的大荷叶,存于冰窖附于天然冰上,中间放上白莲藕,码上西瓜瓤、竹叶青羊角蜜两种香瓜,再将上等鲜桃仁、鲜莲子、芡实、荸荠等放边上,撒上来自台湾的绵白糖和杭州的桂花。这一盘下来成本极高,在当时卖大洋八钱。
冰碗则是低配版大冰盘,有鲜桃仁、鲜藕、鲜荸荠,用糖水冲调,有时还会加上三两片山楂糕。入口清香,冰凉爽口,暑热尽消。这种小吃上市后非常受人欢迎。
羊 霜 肠
过去在胡同里总能听见这样的吆喝声:羊肚开锅!伴随着的还有那股子鲜香,一同飘进各家各户。
同重庆的毛血旺和南京的鸭血肠一般,羊霜肠曾是北京的标识,如今却渐渐消失了,也许去清真食堂还能够吃到。
炸 三 角
推荐阅读:叶紫网